红网时刻通讯员 戴维怡 长沙报道
这是3块来自不同年代的徽章,一枚来自烽火年代的浴血奋战,一枚来自危难时刻的伟大“逆行”,还有一枚来自新时期思政课堂的思想激荡。时代不同、领域不同,但展示的是为家国、为人民的共同底色和成色。
烽火硝烟中保家卫国
耄耋之年的抗美援朝老兵黄再云珍藏着一个盒子,里面珍藏着一枚抗美援朝纪念章,老人儿子黄光说,“这是父亲最宝贝的东西”。
“我们这些见习报务员,是在前方急需电报员的情况下,通过一年培训毕业后从参谋部分配到前方的,年龄最大的十八岁,最小的只有十六岁……”因为时光磨砺,那枚徽章已经有些磨损,但是讲起烽火硝烟中的那段难忘岁月,不善言辞的黄老立刻打开了话匣子,70年前战场上的一幕幕都一一浮现。
黄再云老人在朝鲜战场上主要负责电台通讯工作,曾经是电台台长。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胜利,黄老获得这枚来之不易的纪念章。他和这枚勋章一起从战场带回来的,是舍生忘死为国奋斗的精神。儿子黄光说:“父亲经常给我们讲抗美援朝故事,他什么苦都经历过,但都挺过来了。他最常讲就是,只有建设强大的国家才不受制于人,不要忘记历史,要努力工作,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2020年,黄在云老人获得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他把两枚不同年代的纪念章共同珍藏了起来,更是用言传身教让可贵的精神存贮于儿孙后辈的心中。现在,儿子黄光是一名人民警察,他一直谨记父亲的教诲,兢兢业业保卫社会安定、守护人民安宁,曾荣公安三等功,被评为湖南省优秀人民警察。孙子黄公令在行政执法队伍工作,2020年被评为了优秀队员。
危难时刻中勇敢“逆行”
2015年8 月13 日,昏迷的廖健丞在ICU重症监护室度过了他23岁的生日。就在生日的前一天,天津港发生了“8·12”爆炸事故,服役于天津市武警消防总队开发支队特勤中队的他和战友们毅然投入抢险救援中,这枚二等功的奖章就是来自于那次无畏的“逆行”。
“黑夜像被火光撕裂了一样,我永远都忘记不了,好几个战友都没了……”对于那次救援廖健丞刻骨铭心。当晚,廖健丞随着中队的4 辆消防车迅速赶往事故现场。现场突发的爆炸把他整个人炸得飞了起来,当时他脑子里还有意识,落地后想自己站起来,但是发现根本无法动弹。这时,又发生了第二次爆炸。廖健丞被严重烧伤,在医院ICU重症监护室内一直昏迷,直到第三日才有些好转。
廖健丞2011年12月入伍,在部队一直表现优秀,多次获得优秀士兵、优秀共产党员、嘉奖等荣誉。虽然经受过伤病,但廖健丞依然阳光开朗,部队的磨练让他更加成熟稳重。2018年退役以后成为了芙蓉区一名普通的基层工作人员,继续用细致用心的态度做好退役军人服务工作。
思政课堂中树牢信仰
序列第一、标准第一、争创第一,这是唐嘉参加比赛前向旅队许下的铮铮誓言。“第一”是一种标准,更是一种精神。凭着这样的“第一”精神,27岁的唐嘉在2020年度战区和集团军优秀四会政治教员评比竞赛中表现突出,两次夺得第一名,荣获二等功。
唐嘉这种“第一”的精神源自于家庭的“遗传”。父亲唐胜利也曾是一名军人,也曾荣立过二等功。“前段时间,全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就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一系列要求,作为部队的一名政工干部,我感觉自己肩上的担子还很重。”唐嘉说道。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唐嘉表示“我在参加优秀政治教员比武中授课环节准备的讲稿主题就是信仰。人是要有信仰的,特别是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更是要讲信仰的。今年,我们迎来建党百年华诞,作为部队政治教员,我们更要将红色故事讲好、将红色思想传播好、将红色基因传承好,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矢志强军报国的新时代革命军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来源:芙蓉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戴维怡
编辑:唐甬梅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ap.furongnews.com/content/2021/03/15/9090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