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通讯员 钟大治 长沙报道
老旧小区改造不仅可以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更可以提升城市形象,是一项顺民心、得民意的民生工程。长沙市芙蓉区朝阳街道人民新村社区借势老旧小区改造的东风,在把好“工程关”的同时,更着眼在社区居民的体验感和获得感上,务求将老旧小区改造真正打造成为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
绘蓝图:因地制宜,应民之所需
人民新村社区系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成的开放式小区,配套设施陈旧,楼房外立面墙体斑驳、屋顶还存在漏雨现象,居住环境每况愈下,一度让居民苦不堪言。人民新村社区在此次改造工作中把握关键重点,着力在基础设施年久失修的问题上“做文章”,补齐完善公共休闲场所、停车设施等方面的短板,将居民的住、行等进行全新升级,用小区居民的话来说,这次改造很“接地气儿”。
至目前为止,已完成了9栋居民楼的屋面防水、8栋立面粉饰、12处化粪池的清掏改造。在小区居住了30余年,退休后又积极在居民议事委员会任职的王金秀,看着小区里每天的点滴变化,喜在心上。“经过我们呼吁和社区领导的关心,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终于今年改造了,希望能赶紧完工,使我们的环境越来越好。”对改造之后的新气象,王金秀翘首期盼,言语间洋溢着满满的幸福感。
小区老旧改造工程施工现场。
界明暗:因势利导,汇民之所力
城市的违章建筑像是毒瘤,在小区的肌里里疯狂滋长,既是老旧小区居民日常生活的“堵点”,更是城市有机更新的“痛点”。而破旧立新的改造,势必会要将这些腐肌一一清除。诸如人民新村这样典型的老旧小区,居民私搭乱建的历史问题严重,加之住户多、诉求复杂,在拆除工作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难题和阻力。
面对这块难啃的硬骨头,社区“中国好人”杨文奇主动请缨,担当起了拆违动员小组的组长,从自己家的院子“破冰”,一户户地上门说服,一家家的耐心引导,他在社区的熟人效应于此时发挥出了最大的效能,通过争取自拆、积极帮拆的工作模式,将相关政策、法规传达到位,细致讲解老旧小区改造方案和政策要求,截至目前,共拆除违章建筑1820平米,做到只拆违建不“拆心”。
社区党委书记王枭与杨文奇入户讲解老旧小区改造方案和政策要求。
“小区改造,动的是家,我们没有理由不参与进来。”社区居民议事委员会主任陈金莲如是说。自改造工程进场后,议事委员会的委员们即组织分班轮值,每天对辖区内施工场所进行安全巡查,全天候与项目单位保持对接,畅通沟通渠道,确保及时发现隐患、即刻落实处置。
社区居民议事委员会委员分班轮值,每天对辖区内施工场所进行安全巡查。
描工笔:因细入微,解民之所忧
为将改造施工给居民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街道党工委书记易德文、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街道办事处主任罗希奠以及负责工程项目的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刘紫陌先后来社区召开现场办公会10余次,在做好施工推进、调度的同时,进一步压实施工单位现场安全生产管理责任,重视设施设备和施工用电、消防安全等工作,迅速响应群众诉求。
“辖区里住的多是老人,许多关乎安全的细节问题我们都要考虑到,不仅要使改造后的小区让他们觉得有幸福感,更要在改造进行中让民众有参与感和安全感,这样的实事才是真正办到群众的心坎上。”这是易德文在会上讲得最多的话。
街道党工委书记易德文现场查看施工进度。
为此,社区结合街道“践行文明,清洁芙蓉”活动的统一部署,联动街道联点干部、党员、居民、门店、环卫及施工单位,每周开展一次大清扫,主要针对拆违、施工现场未及时清理的死角盲区、路面泥泞不洁、花坛垃圾杂物等进行整理清除,全面梳理“脏乱差”问题,杜绝工程物料及施工残料的乱堆乱放,以环境的有序整洁争取居民更多的理解与支持。
社区定期开展“践行文明,清洁芙蓉”活动。
以旧改提升文明,以提质办好实事。实施小区综合改造,亦如绘就一幅长画卷,必得从微从细、至精至远,方能达到顺应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补齐民生短板、提升群众满意度的目的,人民新村社区也将在街道党工委的指导下,努力推动改造工程进程,使之成为以人为本、精准适用,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品质的民心工程,助力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
来源:红网
作者:钟大治
编辑:唐甬梅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wap.furongnews.com/content/2021/04/13/9180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