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正在整理流调溯源相关资料信息
“这两天没有那么忙碌了,基本凌晨前能下班了。”此刻淡然的背后,芙蓉区疾控中心急传应急科科长杨丽,已经连轴转工作了10数天。但谈起自己负责的流调溯源工作,她依旧条分缕析、如数家珍。
2020年4月,杨丽从芙蓉区疾控中心健教科调整至急传应急科担任科长。“以前我是机动部队,现在就是特战部队。”杨丽所在的芙蓉区疾控中心,一直储备着一支25人的应急机动队,当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他们有“战”必应,追踪溯源,杨丽此前一直担任着机动队的队长。“没有花太长时间来适应新岗位,流行病学调查的原理是相通的,更多的是了解新冠病毒的知识。”杨丽说。
预防医学专业毕业的杨丽,已经有着12年医疗卫生系统工作经历。参与2年多的疫情防控工作,忙碌,是她的日常。2022年3月17日凌晨1点48分,整个城市还处在熟睡之中。长期保持着24小时电话畅通的杨丽,接到来自长沙市八医院一病例初筛阳性的紧急报告。争分夺秒和病毒抢时间,此时此刻,流调溯源工作已经同步开始。向疾控中心负责人报告;电话和当事人简单沟通行程轨迹,大致评估传播风险;赶到单位准备应急物资......凌晨两点多,组织检验人员、流调人员前往现场,进行采样和流调。
这一工作,便是一个通宵。
流调组正在紧张开展流调工作
随之而来的,便是分配工作力量、争分夺秒投入到流调溯源工作中。确认活动轨迹,初步判定密接、次密接人员,收集数据,派发数据,每日对接公安、数据资源等部门,对数据进行比对复盘。环环相扣的流调溯源,让传播链路清晰再清晰、接触人员精准再精准、风险研判细化再细化......
“去过的每一个场所、走过的每一条路、擦肩而过的每一个人,我们都必须了解清楚。”杨丽说:“我们流调溯源工作,就是要查找并堵住每一个风险点,为划分管控区域、做出正确决策,提供科学支撑。”
最高峰的一天,杨丽所在的流调组需要处理的数据达到上千条。“基层卫生服务中心来了、区直机关单位来了、兄弟区县来了。”原本科室人手严重不足,随着支援力量的逐渐充实,现在疾控中心的流调组有27名工作人员。“大家整合力量,集中办公,区委组织部安排了专人坐镇,随用随调,我们也更加安心了。”杨丽说。
对抽调的工作人员进行业务指导
尽管从单位到家的车程只有5分钟,但杨丽回家的时间屈指可数。“每天这么忙碌,孩子是谁在照顾呢?”聊到这个话题,杨丽止不住地眼眶泛红了。夫妻二人都在医疗卫生系统工作,此时此刻,都战斗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基本上没怎么管过,二孩出生后自己给他洗过的澡不超过10次。”对待孩子,杨丽始终心怀愧疚。
“妈妈,我好想你啊!”3月19日,连续三个晚上通宵的杨丽,因为一声呼唤奔溃了。上午9点多,8岁的儿子忽然推开办公室的门,一把抱住她开始大哭。杨丽的大儿子还在上小学二年级,这一天,因夫妻两人都有工作任务,杨丽73岁的母亲,牵着大的、背着小的,送孩子去学校参加全员核酸检测。“送到学校门口,母亲腿疼坚持不住,就让大孩子自己进学校了。”杨丽说,好几天没见到妈妈的大儿子,自己从学校走到了她的单位。
调整好情绪,把孩子送回家,杨丽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当中。随着工作的有序推进,每天需要流调的数据在逐日下降,但杨丽仍然不敢放松。“牵一发而动全身。”作为科室长,她还承担着基层防疫技术指导、重点区域风险评估、工作人员业务培训等工作。
“只有确保每一个环节的无疏漏、无遗漏,才能将疫情传播的风险降到最低。”杨丽坚定地说。
来源:芙蓉发布
作者:陆祝玲
编辑:赵婧
本文链接:https://wap.furongnews.com/content/2022/03/31/11070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