栩栩如生的蜻蜓和蚂蚱,“不怒自威”的蛟龙和朱雀,活灵活现的十二生肖动物……看似普通的棕树叶,经过一双巧手撕、拉、绕、折、穿、插,很快就被编成了各式各样的虫鱼鸟兽,这门技艺承载了很多人童年的美好回忆。始于三国时代的棕编技艺,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棕编与湘绣、菊花石并誉为“长沙三绝”。
做棕编手工艺品,所需材料和工具并不复杂。用到的是遍布江南山乡的棕榈树叶,工具则是普通的剪刀、针、锥子和钳子。在长沙棕编第三代传人周佳霖的工作室,14岁的唐浩仁正在老师的指导下学做棕编,只见他一手拿着棕叶,一手配合着穿插,经过一双巧手反复折叠,棕叶纵横交织,上下翻飞,瞬间变成了一只活灵活现的蚂蚱。“现在有很多年轻人都喜爱上棕编这门技艺,想拜师学习,我也希望有人能将棕编技艺一直传承下去,浩仁学习棕编很有天赋,他是我最小的徒弟。”周佳霖微笑着用手语表示,不少人得知她招收像唐浩仁这般大的孩子、学生,也纷纷发来私信,想送孩子学艺的越来越多,她想这也给棕编文化传承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
唐浩仁是个性格特别内向的孩子,平时沉静少言语,社会交往面窄,不善主动与人沟通交流,但他心灵聪慧,在动手能力上展现出超常的独特天赋,从七八岁起,他就开始摸索整体装配机器人玩偶(高达),尤其喜欢绘画和手工工艺,这也为学习棕编奠定了一定基础。回忆起与周佳霖老师的相识,唐浩仁说,他是长沙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那时周老师正好来学校给学生“棕编社团”上课,打算从中收几个好苗子为徒,这次授课让唐浩仁第一次接触到非遗文化棕编传统技艺,也悄悄地在心中埋下了想学棕编的“种子”。2021年经学校老师介绍,只有11岁的唐浩仁正式向周佳霖老师拜师学艺。刚开始时,周佳霖老师手把手教他最简单的基本编织技法,循序渐进一步步教,唐浩仁认真学、刻苦练,没多久就能独立完成一些小作品。
为了系统训练,唐浩仁每周日按时到周佳霖老师工作室学习,不论天气好坏,从不间断。周佳霖老师虽无法说话但总是面带笑容,时刻提醒他注意细节,纠正偏差。和老师变得亲密无间的唐浩仁,一改平常沉默寡言,谈起学习棕编感受时,自信十足、自然大方,“周老师总是不厌其烦一遍遍教我技法,一次次告诉我经验,帮助我掌握编织要点。”随着棕编手法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唐浩仁在编织壁虎、蛇等作品时,面对其中个别复杂编法会突然卡壳,练习了多次没有找到窍门,也会打起退堂鼓,想编织其他容易的作品。每每这时,周佳霖老师总会及时给他鼓励,拍拍他的肩膀,伸出双手示意他不要害怕困难。因棕叶粗糙,棕编时周佳霖双手长期被棕叶勒伤,10个手指的指纹几乎被磨平。周佳霖是想用这样的方式告诉唐浩仁,她也有过一段刻苦学习的过程,唐浩仁心中自然生发出对老师由衷的敬佩之情,也暗暗发誓绝不能辜负老师的期望,一定要学好棕编。
过去传统的棕编都是单个的小件作品,售卖起来很便宜,3、5元钱一个,仅是一种街头草根艺术。周佳霖首创把单个棕编组合成有主题思想的大型文创作品,获得许多大奖,走出国门,登上国际高雅艺术殿堂,大大提升了棕编的经济和文化价值。为什么坚持学习棕编?唐浩仁说,想在老师指导下,将棕编的发展历史、编织技法全部汇集起来,深入学习、创新设计,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棕编艺术。周佳霖老师不但继承传统老旧编法,更创新了鱼鳞覆羽、龙背插鳍、马颈插鬃等一些新的编织法,还组织办起了工厂,使棕编产品化、产业化,在国际、国内大小展会都卖得红火。
巧手传艺,筑梦无声。唐浩仁经常感叹自己是幸运的,遇上大爱无疆、悉心传授的好师父,带领他走上棕编艺术道路,他要像周佳霖老师一样把棕编艺术传承下去,将棕编文化宣传介绍到世界各地。
来源:芙蓉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周信 柴舟 赵 婧
编辑:赵婧
本文链接:https://wap.furongnews.com/content/646840/62/14045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