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来到“医路相伴”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调研的工作人员,几乎都能从雷锋志愿者们口中听到一个叫作“卫哥”的名字。在实践站里,能被不少七十多岁的志愿者唤一声“哥”,大家下意识会勾勒出一副年迈古稀的形象。也因此,当66岁的何小卫伴随着中气十足的招呼声进入实践站时,前来蹲点的调研的工作人员一时也没能将他与“卫哥”对应起来。
之所以能成为其他志愿者交口称赞的“卫哥”,原因无他——自2018年退休后,何小卫便开始投身志愿服务工作之中,至今已有近6年时间,是志愿经验最资深的老大哥之一。
何小卫对学雷锋志愿工作似乎有一股发自内心的热忱,“医路相伴”文明实践站的筹备工作也有何小卫出的一份力。在刚筹备雷锋志愿者服务队时,由于站点的基本情况、工作内容大家还不甚清楚,在各个社区进行招募工作时,响应的人数意料之内的不多。而何小卫便成为了带头报名的“急先锋”,不仅如此,何小卫还积极发动身边的朋友,除了在群里给大家细心解释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的内容与意义以外,还会对有初步意向的对象面对面沟通。如此一来,社区内加入“医路相伴”文明实践站的队伍,由最初的两三人发展为了如今的三十多人,何小卫也成为了志愿者队的队长。当工作人员询问何小卫为什么积极投身于志愿工作之中时,何小卫真诚地说道:“我认为这个社会有很多有爱心的人,我只是想尽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别人,让更多的人投入到爱的奉献之中,我们的社会就会变得更好。”而许多外人并不知道的是,在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时,何小卫也在一边照顾家中九十岁的老母亲。当工作人员问到老母亲对他六十多岁还要在外参加志愿工作的态度时,何小卫笑道:“她也没说什么,但是对我比了个大拇指。”
黑龙江刘大哥在服务站留言簿上留言
在“医路相伴”文明实践站的留言簿上,有一行并不工整但十分有力的字迹:“感谢志愿者精心服务,心系群众,为民服务,作为黑龙江的一位老兵,非常感谢雷锋志愿者!”一个动人的故事浓缩在了一行文字中,也随之向我们展开:
志愿者何小卫、唐继红带刘大哥回到旅馆
今年1月25日,何小卫像往常一样来到“医路相伴”文明实践站内值班。还有半个月便要过年了,湘雅附二周围的人流也稍稍少了些许。中午短暂地休息后,何小卫与其他志愿者们又前往实践站准备开始值班——由于附近需要帮助的对象多是来医院就诊的病患,下午的人数按理说会比上午更少,但远远的,何小卫便看到一位约莫60多岁的老大哥已经面露焦急地在实践站内等候。实践站内的社工佘靖见到何小卫,便向前简单解释了一下情况。这位老大哥姓刘,昨晚刚从黑龙江来到长沙。刘大哥对周边的路况并不熟悉,加上今早急着出门,回去时才发现自己找不到旅馆了,但是自己的行李物品已经全部放在了旅馆,于是只得赶来实践站求助。何小卫听罢,耐心地询问刘大哥对旅馆和街边的特征是否还有印象,然而刘大哥对此的印象也已经十分模糊。湘雅附二周边有一百多家旅馆,不得已之下,何小卫只得发动其他雷锋志愿者们一起一家一家旅馆去查找,询问是否有刘大哥的入住信息,一直找到了晚上六点多。此时天已全黑,湿冷的天气中寒风刺骨,何小卫与刘大哥商量先找一家旅馆先行住下休息,志愿者们也继续找着,面对刘大哥担忧的神色,何小卫有力地说道:“不着急,相信我们,明天一定会找到。”安抚好刘大哥后,何小卫马不停蹄地向社区与街道做了汇报,请求社区与街道的力量支持,并在几个雷锋志愿者微信群中发布了刘老哥的情况,发动大家广泛寻找。第二天早上8点多,志愿者唐继红给何小卫打来电话——她在一个巷子里找到了刘大哥住下的旅馆,行李也都放在房间完好无损。何小卫马上通知刘老哥和唐继红赶来实践站,再一起前往旅馆。前往旅馆的路上,刘大哥一直紧皱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拉着何小卫和唐继红的手舒心地笑道:“谢谢你们!谢谢你们!长沙真是好人多啊!”
志愿者何小卫、唐继红与黑龙江刘大哥在服务站合影
时至今日,回忆起当时场景的何小卫依然露出了开怀的笑脸,一如他当时听到这句话时的表情。这一张张笑脸,勾勒成了“医路相伴”文明实践站中最平凡又最动人的光景。
蹲点手记:
调研时,何小卫口中向我们重复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这些其实都是一些小事”。
然而,这一桩桩一件件对大家来说的“举手之劳”,在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眼中,解的是远水难及的近渴,是令人无措的燃眉之急。
也正是何小卫这样的雷锋志愿者们,接过了“我为人人”的历史接力棒,传承了雷锋家乡助人为乐的精神,让长沙成为了更加耀眼的璀璨星城。
来源:芙蓉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彭诚植
编辑:赵婧
本文链接:https://wap.furongnews.com/content/646856/55/14532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