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一城好人 满天星光|一腔热忱,守护健康之路
2024-12-06 12:35:41 字号:

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旁的南元宫巷,有一座“医路相伴”文明实践站。那里,热茶驱散着寒冷,雨伞撑起了晴空,就诊时的地图指引着希望。这些看似微小的点滴,却如同一束束微光,照亮了就医者的道路。

图片

2021年,芙蓉区政府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建立“医路相伴”文明实践站。从此,35名专职雷锋志愿者汇聚于此,他们中有退休教师、民警、医生等。尽管身份不同,年龄各异,但他们全年无休,每日坚持在湘雅二医院周边轮班驻守,风雨无阻、履职尽责,为前来就医群众提供挂号咨询、打印复印、物品寄存、停车指引等12项便民服务,还协助医院周边清理牛皮癣、规劝游商等。正是有了这样一群志愿者们的无私奉献,长沙城的文明之风得以在每一个角落吹拂,让来往服务站的人们感受到了城市的温暖与友善。

图片

成述英,一位75岁的老人,无论晨曦微露还是风雨交加,她总是在5点悄然起床,悉心照料丈夫后,便匆匆踏上志愿服务的路途。来到湘雅二医院外的“医路相伴”文明实践站,她立马投身志愿服务工作。在她心中,只要是能为就医群众做的事,哪怕再小,也要全力以赴。“我能做一点是一点,只盼着能给那些来看病的人一点安慰。”她的话语,如同冬日里的炉火,虽不炽热,却足以暖人心扉。

葛志强、何小卫……还有35位如同他们一样的志愿者,一年365天,从未停歇。

图片

一本本《服务记录台账本》,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他们的奉献与付出:2021年3月17日,紧急救助一名晕倒老人;2021年8月29日,为一对老夫妻搬运行李;2022 年2月1日,大年初一,为群众打印报告单……每一个日子的背后,都是一段温暖的故事,每一行字迹,都是他们爱心的见证。

“对抗病魔的时光艰苦难熬,是你们给了我勇气和力量,是你们帮我重拾信心与希望。”今年3月18日,一位前来就医的患者受到志愿者肖米英帮助后留言,道出了他的心声,也让我们看到了人性最美好的光辉。

图片

服务站的记录,从最初简单的求助信息登记簿,渐渐变成了一本本充满爱与感恩的“雷锋日记”。患者及家属开始留言,志愿者偶尔也写下感触。不知不觉,登记簿内容开始丰富,渐渐变成了一本本日记。3年多来,在这个叫做“医路相伴”志愿服务站的小屋里,这样的登记簿已经累积了16本。16 本“雷锋日记”,承载着省内外患者及家属的感激心声,记录着无数病患被关心帮扶的温暖瞬间。

3月17日,“医路相伴”志愿服务站值班志愿者接到一位患者家属求助:姐姐邹英身患癌症、左腿截肢,18日上午必须到医院核磁共振室做检查,但他老家又有急事,当天必须赶回去处理,只能恳请志愿者帮忙。服务站当即答应了下来。

18日上午10时,天空下起大雨,寒气袭人,病房里等待中的邹英心里特别焦灼,志愿者会不会来?他们可不可靠?

图片

当志愿者肖英、罗定珍、刘建安冒雨准点赶到湘雅二医院内科楼出现在她面前时,如同一束光照进她无助孤寂的内心,邹英泪目了,她细声向大家道着感谢。3位志愿者,有推轮椅的、有打伞的,带着邹英前去挂号、缴费、辅检、陪检,像照顾自己的亲人一样细声鼓励安慰。中午检查结束后,大家又细心地将邹英送回病房。

近两个小时的全程陪护,3位年过六旬的志愿者甚至来不及喝一口水,腰站酸了,腿站疼了,他们也全然不顾自己。

2024年1月25日,黑龙江的刘老哥千里迢迢来到长沙求医,却因年纪大,心里焦急,只顾着看病,结果一时找不到回旅馆的路,行李都落在了旅馆。正在不知所措的时候,他遇到了在路上巡查的志愿者何小卫,何小卫没有丝毫犹豫,便和刘老哥一道,一家家旅馆询问,周边旅馆多达100家,查找很困难,直到下午6点多,寒风刺骨,夜幕降临,仍一无所获。何小卫便劝说刘老哥暂时先入住。安顿好后,他在几个社区微信群发布行李特征等信息,继续发动志愿者们广泛寻找。第二天早上8点多,志愿者唐继红打来电话告诉何小卫,在一个巷子里找到了落下行李的旅馆。刘老哥赶过去,十分兴奋的握着两人的手说:“谢谢你们!长沙真是好人多啊!”离长之前还在实践站的留言簿上深情写道:“感谢志愿者精心服务,心系群众,为民服务,作为黑龙江的一位老兵,真正感受到了长沙温度!”

在与病魔抗争的艰难旅程中,在亲人相伴相守的温馨时光里,“医路相伴”志愿者们用爱编织了一张温暖的网,让每一个来过的人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度。他们或许只是平凡的个体,但他们的善举,却如同一盏盏明灯,汇聚成了这座城市最耀眼的光芒,擦亮了长沙“文明、友爱、互助”的城市名片。

图片

来源:芙蓉区融媒体中心 芙蓉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编辑:赵婧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